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经典老歌 经典老歌
陕西安康花鼓子歌词大全集全部_安康的花鼓戏
tamoadmin 2024-08-24 人已围观
简介1.陕西安康石泉有哪些传统习俗2.陕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3.花鼓子歌词大全 黄老师从QQ来老家一些民间的?花鼓子?歌词,常常让我不由然想家,更想听安康老家的?花鼓子?。在安康农村老家,听?花鼓子?,是一种浪漫,是一种风情。 安康农村的老家,是美景如画的地方。?花鼓子?是老家农村人大凡小事都唱的一种歌。农家的好客,让你亲切难忘,不管红白喜事,前三天
1.陕西安康石泉有哪些传统习俗
2.陕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3.花鼓子歌词大全
黄老师从QQ来老家一些民间的?花鼓子?歌词,常常让我不由然想家,更想听安康老家的?花鼓子?。在安康农村老家,听?花鼓子?,是一种浪漫,是一种风情。
安康农村的老家,是美景如画的地方。?花鼓子?是老家农村人大凡小事都唱的一种歌。农家的好客,让你亲切难忘,不管红白喜事,前三天后四天,把事过好,更要把客人款待周全。过事儿,就得讲究个气氛,花鼓对唱,风月无边。而唱?花鼓子?的主唱,还包括锣鼓手是主人家事先要去请的,大都是当地出了名的好把式。只要锣鼓一敲打起来,就热闹了。主唱开唱,过一会儿,就会邀请上事的客人一起唱。
我还记得几句词,邀请者总会有各式各样的歌曲做为开场白抛砖引玉,把现场更多的歌者调动起来。
上场接唱的歌者往往也会唱:?叫我唱歌也不难,也不是挑花绣牡丹\绣花它要五色线\唱歌只要嘴动弹,舌头打个弯。?
在被邀者末接招时,绝不会冷场,其他歌者会及时圆场接唱:?你不来了等我来,莫叫花鼓子凉了台\凉了前台有事可,凉了后台唱不起来\脸上无光彩!?这下了,场子就热闹了,你上句还没唱完,他就接了下句,还有很多人在抓紧等机会,当然是根据时事即兴自编自唱居多。
当然,?花鼓子?有情歌、婚嫁歌、新居乔迁歌、祝寿歌、年节歌以及丧事孝歌等等。唱?花鼓子?也很讲究场合,喜事适高亢悠扬,充满热闹、喜庆;忧事宜低吟短唱,寄托思念、悲伤。我记得这几句反映人死后要喝孟婆汤,过奈何桥三生石等民间传说的唱词:一进门来我把歌唱,孝子搭了个好灵堂\孝男孝女戴长孝,伤心的泪水流两行\老辈子驾鹤西游去,独有亲人空悲伤\为何舍得儿孙去,狠心喝下孟婆汤\奈何桥上回头望,三生石前难思量\忘川河过今生忘,彼岸花引无徬徨\三亲六戚来吊香,怎叫儿女不悲伤......?孝歌多是通过历史故事,褒奖孝行,弃恶扬善;如遇到白喜事,也大可不必悲伤;有时候,?花鼓子"也很随意,常有主宾酒酣之际的,劳动之余的欢庆。
这么一说,你就明白了,老家的?花鼓子?歌者大都是抒情好手,通过见景生情的歌唱,能把抽象的事物变得生动、具体、活跳,充满了灵性与温情。安康的?花鼓子?细腻、独特,歌词从历史到现实,从景到情,有定式传承的,也有随着时代变迁发扬光大的,更多是触景生情即兴编唱的。不管怎样,都要有深厚的功底,传承是要把老歌词背熟的;发扬光大是在熟中生巧的基础上改编,大浪淘沙,与时俱进;触景生情则是要有更高的水平,即兴编唱,歌词连贯流畅,且在平静质朴的歌词背后要有与人与事浓得化不开的内涵,氛围、情调都要符合红白事的背景。尤其是许多只有安康才能听到用到的方言、词汇,总被歌者信手拈来,唱出来亲切而传神。
?花鼓子?是用对偶的四句一韵,其表现形式在老家安康农村自成一体,与地方戏秦腔、汉剧风格各异,曲调中山歌味极浓,唱词所涉及很广泛,常常利用阴、晴、烟、雨、春、夏、秋、冬不同自然现象和山水、人文、地理、人物、习俗、时令以及花、草、树、木展示,且不着痕迹地溶入当地风俗民情,诠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创造出天人合一的境界。?花鼓子?有传承也有即兴,在锣鼓乐器的伴奏下,高腔低调,宛转悠扬,纯粹是?Made in本地?。?花鼓子?在安康农村,恰似穿越时光隧道,从大自然中传来的天籁之音,更是人们敲响锣鼓后喜乐忧哀的感怀!
安康老家农村?花鼓子?的热烈和歌词的优美,唱尽了安康农村人的苦辣酸甜。在我的意念中,?花鼓子?这广泛流传的小调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乡土风情极其浓烈。流传较广泛的如《十对花》,通过细腻观察各种花生长、生存的不同环境,用形象的理解与认识表达出它们的规律;《十爱姐》,则唱出了不少轻年男女的心声,表现了年轻人对爱情的乐观、阳光心态;《唱梁祝》以梁祝化蝶的故事形象生动地引出情感,进而追逐、表达一种能够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把握爱情婚姻生活的美好意境;《孟姜女寻夫》则是表现了悲凉而不失浪漫色彩和忠贞不渝的民间爱情故事;而新创的《歌颂党的十九大》(十九大盛会隆重开,全国人民乐开怀\总结过去展未来,引领迈进新时代\党把人民爱)等,更为形象地表现了欢快的老家人爱党情怀和对新时代新生活的美好情绪。
以欣赏的心境聆听口耳相传的?花鼓子?,还有很多是自编自唱即兴发挥的好歌。前几天,黄老师发在微信群里的歌词都非常好:比如?锣要打来鼓要敲,人要从师井要淘,井淘三遍水好吃,人从三师武艺高。?这段用了节奏欢快、押韵对仗整齐的形式,简单易懂、朗朗上口,让听者既听得明白、又开心,还把从众师学高艺的道理深入浅出地灌输。再如?太阳一出满江红,师父骑马我骑龙,师父骑马桥上走,我骑龙儿水上漂,师傅比我高。?这段?花鼓子?歌词,既夸赞抬高了对方,又通过转韵使得歌词在整齐中见变化,增加了歌儿的音乐感,如果再加上锣鼓等乐器打击伴奏,就显得热烈欢快、情调更高。
?花鼓子?,其情、其声、其韵,给人一种神奇而迷醉的快感,只有亲临其境亲耳聆听,才会体验和品味其中美妙的内涵。安康老家农村的?花鼓子?,随处都能听到。农村的男女老少只要把语言放声,歌声嘹亮,谁都会唱几句,且隐含着深厚的乡土情结。如果你是异乡人,在安康农村听了?花鼓子?,那么,你肯定会断了情愁,多了欢声笑语。如此,我也有了关于安康老家?花鼓子?的美好回忆。
记得有一首关于写?花鼓子?的诗句:?花鼓子?歌,?高腔\沿着崎岖的山路\一直浅吟低唱\累了,便提高嗓门\与清脆的鸟鸣\合成了一片别样的寂静\大公鸡吊儿郎当地\对着苍茫的大山\很野地抒情。?在老家,高亢雄壮、浅吟低唱的?花鼓子?是一种艺术品,应是物质和精神、历史与今天的完美组合。如果深度探悉这地域文化背景下?花鼓子?,确实是人间至美、耐人寻味、最深情的歌。
从小听着?花鼓子?长大,它已经融进了我的血液里。所以,我爱?花鼓子?、也敬佩朴实、风雅、智慧、善歌的安康人,希望多一些热爱?花鼓子?的?古道热肠?,把?花鼓子?传承、弃扬、光大,伴着鼓点承载现代生活,融进新时代精神,成为老家人讴歌新时代美好生活的介质。
公众号:美丽的坝河小镇
陕西安康石泉有哪些传统习俗
商洛花鼓民间通称花鼓子、地蹦子,流行于陕西省商洛地区。清光绪三年湖北郧阳遭受水灾,大批灾民进入商洛地区,带来了郧阳流行的花鼓戏。后花鼓戏逐渐改用商洛地区方言演唱,并吸收了许多商洛的民歌小调,最终形成商洛花鼓。
关于商洛花鼓的起源,说法颇多。据镇安、山阳艺人相传,商洛花鼓始源于湖南,上传湖北,南由汉水传至安康、汉中一带;北由丹江传到丹凤、商县、洛南一带,进而传人关中。而据丹凤、商县艺人相传,商洛花鼓则是由汉代秦陇马上鼓吹乐衍变而来,原为军事操练和出征仪仗所用。范大成《桂海虞衙志》载,诸葛亮军中就置有吹乐队,以锣鼓悬系腰间,手指击之,口唱歌词,迷溃敌人。《敦煌拾零》《隋唐演义》等书也有这样的记载,隋末瓦岗寨三十六兄弟,曾以打花鼓作掩护,计入敌营,救回了秦琼,故有唐将班子花鼓之说。五代以后,花鼓才进入民间。宋杂剧中的大迓鼓、迓鼓舞、跑汉船等,就是其艺术化了的舞段形式。花鼓戏是清光绪年间由湖北传入境内。当时湖北遭遇了数十年未有的大水灾,许多灾民便通过打花鼓卖唱的形式到处飘流,靠化谷物维持生计,人们将其所唱之调叫化谷调,以后逐渐衍称花鼓调。现今,一些地方在演唱《扎锥子》等部分剧目时仍沿用下河话(即鄂西北语言)。花谷调传至商洛后,与当地流行的山歌、小调融合,兼收渭南、华阴秧歌、迷胡小调,逐步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动听、朴实之风格的地方小戏。
商洛花鼓解放前夕几濒绝境。新中国建立以后,商洛花鼓迎来了风和日丽的春天,50年代创作的花鼓戏《夫妻观灯》曾走进,为、等党和国家***演出 。从1953年起,商洛地区各县多次举行民间文艺座谈会、训练班和戏曲调演,组织花鼓艺人呈艺献宝。经专业戏曲工作者与老艺人合作,对花鼓艺术进行丁全面的改革和升华。首次排出的花鼓传统剧《夫妻观灯》,在省上文艺会演中轰动戏剧界,获得了一等奖。不久又被拍成**,发行全国。
以后又相继创排出《桑园人家》《水轮飞转》《换猪》《凤凰飞进光棍堂》《屠夫状元》《六斤县长》、《月亮光光》等优秀剧目,享誉大江南北。一曲曲地方花鼓戏,犹如烂漫山花,为商洛赢得了“戏剧之乡”美誉 ,分别荣获了国家、省、市剧本和演出奖等奖项。
其中《月亮光光》在2002年陕西省第三届艺术节上荣获优秀剧目、最佳编剧等10项大奖,2003年代表陕西省参加第八届中国戏剧节荣获曹禹戏剧文学奖、特别奖和优秀编剧等七个单项奖,同年荣获陕西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后又获得文化部第十一届中国戏剧文华新剧目奖,并被确定为参加第七届中国艺术节重点剧目。该剧先后在全国各地地巡回演出数百场,并在中央电视台、陕西卫视等国家、省、市多家电视台播出,赢得了广泛好评。
陕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春节:彩龙船 花鼓子 舞狮子 舞龙(这个应该很少见了)
元宵节:喝甜酒 吃汤圆
清明节:祭祖 插清明调子
端午节:聊叶子 包粽子
夏天:野炊
7月7:看星星 牛郎织女会面
7月15:鬼节 烧纸钱
8月15:买月饼 吃月饼 做些好菜
9月9:重阳节 糯米饭 登高
12月8:吃腊八粥
12月22:小年
写对联 贴对联 等等
传统习俗分为 婚 丧 事
婚又分为 嫁和娶
里面的规矩不小........
花鼓子歌词大全
陕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民间文学(16项) 序号 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 146 I-3 农业始祖后稷传说 武功县文化馆 147 I-4 柳毅传书 长武县文体旅游局 148 I-5 秦琼敬德门神传说 咸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149 I-6 吹箫引凤传说 宝鸡市陈仓区文化馆 150 I-7 韩城古门楣题字 罗建民(渭南市) 151 I-8 劈山救母传说 华阴市图书馆 152 I-9 烂柯山传说 洛川县文化馆 153 I-10 美水泉传说 甘泉县文化馆 154 I-11 龙亭蔡伦造纸传说 汉中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155 I-12 龙安茶传说 岚皋县文化广播电视局 156 I-13 药王孙思邈传说 铜川市耀州区文化馆 157 I-14 孟姜女传说 铜川市王益区文化馆 158 I-15 仓颉造字传说 洛南县文化馆 159 I-16 花木兰传说 延安市宝塔区文化馆 160 I-17 陕南歌谣(包括红军歌谣) 汉阴县文化旅游广播电视局 161 I-18 汉中巴山乡村婚礼知客司礼仪词 汉中市群众艺术馆 二、民间音乐(7项) 序号 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 162 II-13 民歌 凤县民歌 凤县文化馆 黄陵民歌 黄陵县文体事业局 靖边信天游 靖边县文体事业局 泾河号子 泾阳县文体广电局 汉江号子 安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安康花鼓子 安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神木酒曲 神木县文体事业局 163 II-14 民间鼓吹乐 澄城鼓吹乐艺术 澄城县文化馆 秦汉战鼓 黄建民(咸阳市) 监军战鼓 永寿县文体事业局 威风战鼓 眉县文化文物广播电视局 五圆鼓 合阳县文体事业局 韩城“谏公”鼓吹乐 韩城市西庄镇杨村村委会 164 II-15 唢呐艺术 子长唢呐 子长县文体事业局 旬邑唢呐 旬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165 II-16 高陵洞箫艺术 高陵县文化馆 166 II-17 吴起弹口弦 吴起县文化馆 167 II-18 延长曲颈琵琶 延长县文化馆 168 II-19 定边民间道教音乐 定边县文体事业局 三、民间舞蹈(14项) 序号 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 169 III-26 鼓舞 西山刁鼓 宝鸡市陈仓区文化馆 韩城黄河阵鼓 韩城市文化馆 华阴素鼓 华阴市图书馆 志丹羊皮扇鼓 志丹县文体事业局 黄龙猎鼓 黄龙县文化馆 洛川对面锣鼓 洛川县文化馆 合阳撂锣 合阳县文体事业局 西乡打锣镲 西乡县文化馆 170 III-27 龙舞 勉县五节龙 勉县文化馆 三原老龙 三原县文化馆 171 III-28 潼关南街背芯子 潼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172 III-29 潼关踩高跷 潼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173 III-30 绥德踢场子 绥德县文化馆 174 III-31 潼关古战船 潼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175 III-32 吴堡水船 吴堡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176 III-33 贯溪地围子 西乡县文化馆 177 III-34 石泉火狮子 石泉县文化旅游局 178 III-35 安康彩莲船 安康市汉滨区文化文物广播电视局 179 III-36 蜀河双彩车 旬阳县文化馆 180 III-37 泾河竹马 泾阳县文体局 181 III-38 吴起铁鞭舞 吴起县文化馆 182 III-39 东寨十八罗汉 三原县文化馆 四、传统戏剧(3项) 序号 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 183 IV-23 皮影戏 周至皮影戏 周至县文化馆 扶风碗碗腔皮影戏 扶风县文化馆 同朝皮影戏 大荔县文化馆 定边道情皮影戏 定边县文体事业局 洋县皮影戏 洋县文化馆 汉阴皮影戏演技 汉阴县文化旅游广播电视局 旬阳道情皮影戏 旬阳县文化馆 184 IV-24 傀儡戏 周至大玉木偶戏 周至县文化馆 洋县杖头木偶戏 洋县文化馆 185 IV-25 商洛道情戏 商洛市剧团 五、曲艺(4项) 序号 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 186 V-16 长安道情 西安安区文体广电局 187 V-17 蒲城石羊道情 蒲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188 V-18 高陵曲子 高陵县文化馆 189 V-19 横山说书 横山县文体事业局 六、杂技与竞技(2项) 序号 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 190 VI-2 澄城表演特技“上刀山” 澄城县文化馆 191 VI-3 华山拳 华阴市华山太极武术协会 七、民间美术(10项) 序号 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 192 VII-11 剪纸 旬邑彩贴剪纸 旬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永寿民间剪纸 永寿县文体事业局 洛川剪纸 洛川县文化馆 黄陵剪纸 黄陵县文体事业局 延川剪纸 延川县文化文物馆 193 VII-12 面花 华州面花 华县民间艺术研究会 澄城面花 澄城县文化馆 神木面花 神木县文体事业局 194 VII-13 刺绣 洛川刺绣 洛川县文化馆 延川布堆花 延川县文化文物馆 城固架花 城固县文化馆 乾州布玩具 乾县文体事业局 195 VII-14 澄城手绘门帘 澄城县文化馆 196 VII-15 礼泉皮影 礼泉县文化馆 1 VII-16 富县熏花 富县文化馆 198 VII-17 吴起油漆画 吴起县文化馆 199 VII-18 绥德炕头石狮子 绥德县文化馆 200 VII-19 佳县庙宇木雕雕刻技艺 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01 VII-20 城固泥塑 城固县文化馆 八、传统手工技艺(30项) 序号 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 202 VIII-32 蒸馏酒酿造技艺 户县龙窝酒手工酿造技艺及习俗 户县文化馆 太白酒酿造技艺 陕西太白酒业有限责任公司 黄陵轩辕酒制作技艺 黄陵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 203 VIII-33 土织布技艺 武功土织布技艺 咸阳市武功县苏氏 才女若兰手织布有限公司 洋县黄家营土织布技艺 洋县文化馆 蒲城土织布技艺 蒲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04 VIII-34 中华老字号老孙家羊肉泡馍及清真菜品制作技艺 老孙家饭庄 205 VIII-35 中华老字号春发生葫芦头泡馍系列制作技艺 西安市春发生饭庄 206 VIII-36 普集烧鸡制作技艺 武功县普集烧鸡店 207 VIII-37 三原金线油塔制作技艺 三原县文化馆 208 VIII-38 咸阳琥珀糖制作技艺 咸阳市秦都区文体事业局 209 VIII-39 扶风鹿羔馍制作技艺 扶风县文化馆 210 VIII-40 蒲城椽头蒸馍制作技艺 蒲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11 VIII-41 富平太后饼制作技艺 富平县文化馆 212 VIII-42 潼关万盛园酱菜制作技艺 潼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13 VIII-43 子长煎饼制作技艺 子长县文体事业局 序号 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 214 VIII-44 榆林豆腐传统制作技艺 榆林市榆阳区文体事业局 215 VIII-45 西乡牛肉干制作技艺 西乡县文化馆 216 VIII-46 上元观红豆腐制作技艺 城固县文化馆 217 VIII-47 蒸盆子制作技艺 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18 VIII-48 渭北花袱子印染技艺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会 219 VIII-49 张氏风筝制作技艺 西安市碑林区文化馆 220 VIII-50 高陵民间花灯纸扎技艺 高陵县文化馆 221 VIII-51 传统杆秤制作技艺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会 222 VIII-52 乾州四宝制作技艺 乾县文体事业局 223 VIII-53 陈仓银器传统制作技艺 宝鸡市陈仓区文化馆 224 VIII-54 澄城砂器烧制技艺 澄城县文化馆 225 VIII-55 吴起擀毡技艺 吴起县文化馆 226 VIII-56 陕北窑洞建造技艺 延安市宝塔区文化馆 227 VIII-57 汉中龙江龙舞道具制作技艺 汉中市汉台区龙江镇文化站 228 VIII-58 汉中张氏摩崖石刻拓印技艺 汉中市汉台区文化馆 229 VIII-59 富平宫里石刻技艺 富平县文化馆 230 VIII-60 长安沣峪口老油坊榨油技艺 西安安区文体广电局 231 VIII-61 长安寺坡村“添碟子”制作技艺 西安安区杜曲街道办事处 九、传统医药(1项) 序号 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 232 IX-1 孙思邈养生文化 铜川市耀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十、民俗(13项) 序号 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 233 X-28 庙会 横山牛王会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会 横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西安都城隍庙民俗 西安市都城隍庙管委会 蕴空山庙会 华县民间艺术研究所 医陶始祖与雷公庙会 白水县文化馆 香山庙会 铜川市耀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34 X-29 民间社火 西安大白杨社火芯子 西安市未央区文化馆 南郑县协税社火高跷 南郑县文化馆 丹凤高台芯子 丹凤县文化馆 235 X-30 跑骡车 渭南市临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36 X-31 蒲城罕井秋千民俗 蒲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37 X-32 渭北细狗撵兔竞技 蒲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38 X-33 华阴司家秋千会 华阴县图书馆 239 X-34 楼观台祭祀老子礼仪 周至县文化馆 240 X-35 华夏财神故里祭祀活动 周至县文化馆 241 X-36 长武庙宇泥塑礼仪 长武县文体旅游局 242 X-37 安塞转九曲 安塞县文体事业局 243 X-38 谷雨公祭仓颉仪式 洛南县人民 244 X-39 户县北乡迎祭城隍民俗活动 户县文化馆 245 X-40 渭河南忙罢古会 咸阳市秦都区文体事业局
花鼓子歌词:
《十里亭》:自从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多少皇帝都无道,多少无道帝王君。前朝后汉表不尽,听我唱本《十里亭》。南京有个马公子,每日学堂攻书文。七岁上学到十五,满篇文章记在心。十月初一放了学,闲暇无事放风筝。谁知一下断了线,一气飞到半天云。公子撵到要去拾,对直落在花园门。
公子想把花园进,听见里面脚步声。把在墙头去观看,一位**好爱人。身材好似一颗柳,走路赛过观世音。面如荷花初出水,脸蛋好比桃花红。眉毛弯弯樱桃口,如同凤凰藏花荫。上穿红绫大花袄,下穿拖地水罗裙。三寸金莲缓缓移,好似仙女下凡尘。扇子遮面微微笑,**必定风流人。
公子悄悄摸进去,装看花不做声。**正在往前走,抬头看见一书生。书生连忙陪笑脸,倒叫**吃一惊。忙用长袖掩了面,紧移莲步上楼亭。公子害怕机会错,忙上前去打问询。你的爹爹姓什么?你的母亲哪里人?你有姐妹人几个?你的排行第几名?
**听问怒气生:管我爹娘名和姓?管我姐妹几个人?我的花园由我走,何必叫你谈操心。你是谁家浪荡子,私进花园为何情?还不给我走出去,我要来关花园门。
花鼓子简介
花鼓子,又称安康花鼓子。是流传于安康地区的一种地方民间音乐流派。花鼓子主要分布在安康市汉滨区、宁陕、石泉、旬阳、汉阴、白河、、平利、岚皋、镇坪等县的广大农村地区,其中汉滨区、旬阳县区的花鼓子最具代表性。
花鼓子多在新人嫁娶、祝寿时表达祝福,营造当时的喜庆氛围。丧鼓子,多在丧白喜事时奏唱,以述说逝者生前故事,表达悲伤之情,营造当时的悲伤氛围。